首頁政治專欄 》貪婪的道德危機與成本(吳芳銘)
政治總覽

點閱()

留言()

剪貼()

轉寄()

列印

新聞快訊


貪婪的華爾街再度出事,且讓人瞠目結舌。前那斯達克股市董事長麥道夫(Bernard L. Madoff)自暴48年來的投資都是假投資,至今至少虧空500億美元,是當下麥道夫自言的「龐大的『龐氏騙局』」,也是繼世紀之初安隆(Enron)案後再度重創華爾街誠信的世紀大騙局。
1920年,天才騙子查理斯?龐茲(Charles Ponzi)製造了美國金融史上最著名、以其姓稱之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他承諾在「90天內讓你的財富倍增」,為了達成諾言,他用隨後投資者的錢支付前期投資者的本金和利息,魔術般地施展「拆東牆補西牆」的騙術,在短短的8個月募集了四萬多名投資者1500多萬美元的資金,這在20世紀初期可是一筆鉅款。

高額回報誘騙投資
眼下麥道夫騙局的模式複製80餘年前的「龐氏騙局」:用高額回報率誘使投資者投資,然後用後進投資者資金償付前期投資者利潤,以讓謊言和騙局久久不破。不管景氣周期如何,麥道夫所募集的基金,報酬率年年皆呈現溫和的成長。這個長久以來的佳績,吸引了眾多的全球知名金融機構和名流富商人士相繼投資,也因此飽受重傷哀號不已。
麥道夫的操作手法是,宣稱每個月以約1%的績效回報投資者,投資者在利益薰心下只看到獲利豐厚,卻沒有擔憂這種10、20年來都穩賺不賠的投資是不是「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在貪婪意念的驅使並放下風險意識下,不管法人或自然人對這種年年都有溫和成長的投資趨之若鶩。這述說了古老而簡單的騙術是如此的蠱惑人心,只都因:欺騙者利用投資人的貪婪心理而誘其墜入早已設好的陷阱騙局。
簡言之,麥道夫的3大經營策略是:以其名望和老鼠會的手法吸收新投資者、以投資名人代言吹噓和不實財報方式吸金、以隱密的神秘感手段邀請,賦予投資者進入限額投資俱樂部的高度尊榮感。換言之,麥道夫以短期暴利設局讓投資人上鉤,再將新投資會員的資金謊稱為獲利分給老會員,吸金的手法宛如老鼠會,因而也就造就了「麥道夫老鼠會」的大騙局。可以說,麥道夫的聲譽向來是吸金的絕佳招牌。麥道夫擁有前那斯達克主席、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副主席、華爾街金牌經紀和猶太慈善家等眾多頭銜,加上約半個世紀以來白璧無瑕的從業紀錄,被視為德高望重的投資專家。如今,在金字招牌變成了犯罪工具之際,也指出了道德危機和道德危機成本的重要性。

企業更要講究誠信
道德危機是個經濟學的概念,是由自利行為所推導出來的,意思是在使用與付出的不對等情況下,其中一方因另一方不道德行為而蒙受損失的情形。而道德危機成本是一種風險成本,指的是買方懷疑賣方的產品或服務是否真正能表現得像交換完成前所宣稱的那些功能,也就是購買者估計在消費後的所必須付出的所有監督與信任的成本。簡單講就是「怕被騙的成本」,對買方而言,此成本越低越好。
金字招牌常是品牌信譽或品質保證的代名詞,這些附加價值常讓企業享受超額利潤的好處。但是金字招牌也有失去光輝或是造假的時候。在金融創新和企業型態多元的時代,除政府的監理當強化之外,企業也當更加講究誠信、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方能降低交易成本、擦亮企業的品牌和信譽,這才是基業長青之道。台灣諸多金控公司捲入二次金改弊端疑雲,以及華爾街的次貸危機和金融颶風的形成,也都是在追求貪婪、棄守道德的教訓。


作者為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著有《購併成長:面對中國高速經濟成長的策略》一書

.
馬上登入使用
留言
暱稱
主題
內容
驗證碼
請輸入左方驗證碼
輸入留言後,我們會公開您的IP位址前三組數字,請謹慎發言!
輸入字詞:
選擇語言:
生活情報
國民黨立委李慶安擁有雙重國籍,即同時擁有美國國籍,你的看法是?
1. 可惡!被發現了竟還不立刻放棄
2. 有認真做事就好,畢竟專業比國籍重要
3. 又不是只有他擁有雙重國籍,何必大驚小怪
4. 沒意見
更多
壹蘋果網絡(台灣) 壹蘋果網絡(香港) 台灣壹週刊 刊登廣告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2008 Next Media Interactiv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英屬維京群島商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