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
專欄 》非典型論述:民進黨路線的大探討(林濁水)
政治總覽
周日民進黨召開臨時中常會後,民進黨的路線問題又成了被關切的議題。
有人擔心地說,民進黨不能只消極地監督執政黨,更要以取代無能的執政黨,怎麼可以推動群眾路線;有人認為所謂群眾路線就是運動優先,縱使參選也不在意當選,甚至有認為群眾路線根本就是反對參加選舉的;這些看法雖都有其根源,都可以在黨外時期劇烈的內部路線互批中找到依據。然而,這些看法其實都是錯的。
依據法國政治學大師杜瓦傑的分類,政黨可以區分為群眾政黨和菁英政黨;歐洲左翼政黨大抵都屬前者,結合中下階層群眾強調分配正義,強調改革色彩;而後者則是所謂站在既得利益者的黨,是屬於保守黨。
建立失業保險有功
假使照台灣批評群眾路線的一些講法,那麼被杜瓦傑分類做群眾政黨的黨,便是只搞街頭,不求執政的黨了,這當然是可笑的。因為歐洲的群眾政黨沒有一個不透過選舉追求執政,每一個國家的最大群眾政黨不但都曾經執政,在北歐更經常是長期的執政黨,他們既在透過執政建立起了最好的社會福利制度,也使北歐在各種不同的國家競爭力的評比上一直名列前茅。
在台灣會認為群眾路線和執政是對立的,源於把群眾路線是和街頭運動完全可以劃上等路的誤解。
由於街頭運動是利益受嚴重傷害民眾用來對抗國家體制的手段,因此的確通常只有結合中下階層的群眾政黨會發動,既得利益者的黨並不採用;但群眾政黨一旦執政,既已可以運用國家公權力推動政策,自然不會再發動街頭運動。因此按理不能因為民進黨在扁執政時不發動街頭抗爭就認為民進黨放棄了群眾路線。
在民扁執政8年之中,民進黨的群眾立場的確大可檢討,但並不能只簡化為放棄群眾路線簡單一句話打發。
以扁來說,當選總統之後,既有和財團不堪令人聞問的結盟關係,又沾染官僚和既得利益的習氣,一些政策還和民意脫節,在在都可算是背離了群眾路線,但是2000年,一些社運人士進入到政府體制之後卻也在8年當中建立了許許多多符合群眾立場的政策和制度,在性別平權、原住民和社會安全體制法案制度上都有飛躍性的進展。
在李登輝時代雖然建立了備受各國肯定的全民健保制度,但現代國家社會安全另外的兩大支柱:失業保險和國民年金制度則一再阻止在野的民進黨的推動,一直要到民進黨執政,才把兩項制度架構起來。也幸好有這樣的制度建立,如今遇到嚴重的失業潮,才不至於大家不知所措。
在台灣討論路線時,除了社會福利的面向之外,還一定要談到統獨的路線問題。
這一方面的問題很大。本來民進黨既和老國民黨的統派路線和本土國民黨的曖昩路線迥然不同,也和同屬建國黨、新國家連線的冒進台獨路線不同;冒進台獨訴求的是民粹群眾,而民進黨主流則是穩健台獨路線,不幸在扁執政8年主導下,路線在忽而不台獨、忽而冒進台獨之間胡亂跳躍,台獨實踐上根本只剩下扁不斷反覆的意志,而毫無路線可言,及至執政最後3年,則全面走上冒進化。
不可淪為作秀口水
就冒進主義立場來說,台獨╱街頭╱冒進╱群眾運動是完全等同的,於是台獨群眾運動成了民粹小眾運動,而不是大眾群眾運動。
回顧8年多來,雖然民進黨有人仍站群眾路線立場,推動了國家社會安全體制和其他弱勢者平權的政策,但扁高層和財團進行貪腐式的結盟,以及在台獨上走上小眾民粹主義,在在都背離群眾路線,如今不但悲慘地敗選,還留下滿身傷口,的確應好好地討論路線問題,但要討論就不能淪於作秀口水,陷入無法對焦的虛耗之中;而是要認真地回到正確的知識基礎上來,才能為民進黨找到脫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