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靜╱台北報導】人類史上最重大的科學計劃「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今天將在台灣時間下午三時,於法國與瑞士邊界地底下一百公尺深處正式啟動,預計下月二十一日進行質子束對撞的最高潮,以研究一百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瞬間,並找出宇宙生成的秘密。我國參與此計劃的科研團隊下月初也將前往實驗基地協助記錄質子束對撞的重頭實驗。
歷史一刻
大強子對撞機計劃由歐洲共同加速器中心(CERN)與全球八十五國科學家合作,台灣的科研團隊包括中研院、台灣大學及中央大學的研究人員,除參與其中兩具偵測器的建造、測試及運轉,亞洲唯一蒐集實驗資料的網格中心也設在台灣的中研院。
國科會國際合作處處長張慶瑞表示,台灣可以參加這項國際級世界科學計劃,代表台灣科學水平已達世界水準,而擁有亞洲唯一網格中心,也代表在亞洲地區扮演領先角色。
下午三時網路實況轉播
今年初曾赴LHC歐洲基地的我團隊成員、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熊怡說,由於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太大,科學家不可能在實驗室進行,因此才會建造LHC,嘗試讓兩個超高能量質子束在長達二十七公里長的環狀隧道內碰撞,觀察爆炸後的粒子能量與路徑變化,從中找出宇宙生成的秘密。這場世紀實驗將於今天台灣時間下午三時起在網路上實況轉播(http://webcast.cern.ch/)。
熊怡表示,LHC環狀隧道是全宇宙最寒冷處,溫度攝氏零下兩百七十一度,但當兩個質子束對撞時,對撞點溫度將超過太陽中心熱度的十億倍,成為銀河系最熱的地方;而超高溫的時間極短,小於奈秒(十億分之一秒)。
為記錄質子束對撞瞬間產生的變化,LHC共設置四具偵測器,台灣自一九九九年起,每年投入超過三千萬元資助其中ATLAS與CMS二具偵測器的建造、測試與運轉,我團隊現有二十多人在LHC歐洲基地進行測試,其中ATLAS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偵測器,長四十六公尺、高二十五公尺、重七千噸。
|
參與大強子對撞機計劃的台大物理系教授熊怡說,該計劃將嘗試重現微型宇宙爆炸。陳怡靜攝 |
|
龐大資料全球分攤儲存
台灣參與大強子對撞機計劃總主持人、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李世昌表示,LHC運作時每年會產生一千五百萬GB的實驗數據,資料量可輕易塞滿一百萬張DVD,如此龐大的資料量需要全球共同分攤儲存,目前全球共有十一個網格中心儲存與處理資料,台灣的中研院則是亞洲的唯一一個資料儲存與處理中心。
大強子對撞機解構
歐洲共同加速器中心(CERN)的「大強子對撞機」(LHC)預定台灣時間今天下午3時啟動,首次將質子束輸入長27公里地底環狀隧道
資料來源: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