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與減稅3 改革稅制 強化國際競爭力(台北美國商會)
2008年06月05日蘋果日報
稅務環境之優劣,對吸引外商投資台灣及使台灣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之經濟個體,具有舉足輕重影響。本會期望能持續與財政部共同建立一個與國際租稅實務更加接軌的稅務制度,並希冀台灣商業環境的吸引力及競爭力更上一層樓。
依據現行台灣稅務實務,稅務機關傾向廣義解釋台灣來源所得。支付給外商的款項常被歸類為是台灣來源所得的「其他所得」,即便是服務提供地在境外取得的款項,皆被視為是台灣來源所得。因此,台灣企業於支付款項給外商時,即使服務價款皆因服務提供地而在境外取得,仍須扣繳20%所得稅。
外商以所得額納稅
再者,外國營利事業的台灣分支機構常被要求依據集團全球移轉定價政策之規定分攤支付移轉定價費用,而依據現行台灣稅捐稽徵實務,上述費用支付予國外時會被視為是外商的來源所得並被扣繳。因為台灣來源所得的範圍廣泛且定義未臻明確,外商在台營運單位面臨高稅務成本的問題,此舉也導致台灣在吸引外資的層面上處於較不利的競爭地位。
本會敦請財政部協助釐清台灣來源所得之範圍並明確界定台灣來源所得,讓企業在稅法遵循上沒有灰色地帶。台灣公司支付給外商的移轉定價支出如可取得完整的常規交易佐證文件,即不應被視為台灣來源所得,也不應被扣繳。此外,除了20%的扣繳機制外,我們建請讓外商有選擇以申報方式完稅之機會,此舉將使被視為有台灣來源所得的「其他所得」的外商也能享有與其收入配合的相關成本費用扣除的權利,使外商僅就所得額而非收入納稅。
現行台灣與十六個國家簽有全面性租稅協定。租稅協定根本的目的在於促進簽訂雙方國家的稅務居民租稅上的互惠。在台灣,商用營業利潤免稅須經事先核准程序,而其他租稅協定簽署國家並無此項規定。此外,於此項事前核准機制下,申請商用租稅協定之稅務居民常被要求須準備並提示可觀之文件,故而增加了申請人的行政程序負擔。再者,於申請商用租稅協定的稅務流程上,對於申請人是否符合租稅協定的申請要件,如被認為構成在台灣有固定營業場所的門檻等,不同稅務機關見解亦有不同甚或矛盾之處。此舉已造成租稅協定所訂之優惠因而消失或難以取得的情況。從最近與財政部會談中,稅務委員會了解財政部已正視這個問題,並積極草擬商用租稅協定的查核準則。稅務委員會也敦請財政部於前述查核準則公布施行前,能事先蒐集公眾意見,以確保該查核準則草案的重大稅務問題都已經獲得釐清。
缺乏清楚併購稅法
優惠的租稅制度及政府的支持是外國投資人決定是否投資於亞太地區的重要考量因素。但是,在最近幾年吸引外人投資的成果上。台灣的租稅環境相較於其他鄰近的亞洲國家顯得較居於劣勢。新加坡的利得稅及所得最高邊際稅率在過去五年間已陸續調降,明年還要將利得稅進一步再調降到18%。香港最近也宣布考慮降低稅率一個百分點,成為15%至16.5%。我們樂見台灣政府已準備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至17.5%,此舉將有助於提升台灣的租稅競爭力。當然,調降稅率並不是當前政府在強化租稅競爭力上須考量的唯一手段。此外,外資之所以較偏好香港及新加坡,除了其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較低外,其租稅法令及稅務行政的簡化程度及透明程度亦為主要原因。前述國家作法可供借鏡。
合併及收購已成為全球化的趨勢。併購可以使商業組織透過達到經濟規模及取得市場的策略地位以增進其經營效率。在台灣,對併購相關稅務議題缺乏清楚的稅務法令規定,已成為阻礙併購交易進行的主要因素。
依據《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之規定,台灣個人海外來源所得須於2009年1月1日起或由行政院決定延後的日期起,適用最低稅負制。此條例之生效因有稅務申報的規定,將對於個人及金融機構有極大的影響。稅務委員會懇請財政部儘速與行政院協調,以確定《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之生效日期甚至延緩實施日期,以減少稅務遵循的不確定性,並減輕納稅義務人及金融機構的不安。
本文摘自台北美國商會出版的《2008台灣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