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熊外交 中國大陸美化自身形象工具
貓熊抵台專題報導9(中央社記者陳亦偉台北21日電)由於外型可愛,中國大陸自建政以來,進行過多次「貓熊外交」,大多獲受贈國政府與人民正面回應。除保育議題外,貓熊著實成為中國大陸減低國際對其崛起疑慮的最佳宣傳圖騰。
貓熊「團團」、「圓圓」即將來台,根據相關資料,中國大陸自1957年到1982年間,共贈送給9個國家23隻貓熊。受贈的國家包括前蘇聯、北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墨西哥、西班牙等,可以說貓熊是中國大陸在冷戰期間拓展外交的一個重要工具之一。
近年隨著中國大陸崛起,「貓熊」也成為國際檢視與中國大陸關係的形容詞。例如美國政界與學界近年就有「擁抱貓熊派」 (Panda Huggers)與「弒龍派」 (Drangon Slayer)等名詞,分別取代原來慣用的「紅營」 (親善中國派)與「藍營」 (扼制中國派)。
1982年中國大陸送出雄貓熊「飛飛」給日本後,即停止贈送貓熊出國,改為除以研究名義,中國大陸才同意「出借」貓熊給他國。
中國大陸採取雙邊研究計劃的方式,以租借的形態出租貓熊,一方面做為外交工具,一方面也獲得不少實惠。目前中國大陸共有14隻貓熊出借國外,每年可以為四川賺進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的外匯,並被用來保護貓熊棲息地。
由於貓熊出口需要依照「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 (華盛頓公約)規定辦理,而公約的主體是「國家對國家」,沒有適合兩岸關係的架構。因此,台灣對貓熊多年來一直呈現「民熱官冷」。直到今年兩岸關係獲得改善後,貓熊終於得以來台灣。
台北市政府官員表示,其實兩岸在民國91年即已達成共識,大陸的主管機關「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會開出一種格式上與CITES證明書略有不同,但內容等於CITES證明的「允許進出口證明書」,輸出地寫的是「台灣」,我方就允許進口。
市府官員認為,多年來兩岸利用這種模式辦理珍稀中藥材進口,這次利用這種「各自表述」的方式解決貓熊來台,就讓貓熊回到單純的保育、交流領域,泛政治的質疑就大可不必。971221
-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