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找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剛聽到時的確驚訝,但沉澱之後,仔細想想也有深義,看來馬的個性裡有保守穩健的一面,也有浪漫理想的一面。
台灣長期受到意識形態、統獨相爭、省籍對立之害,像一個黑洞般的把政治菁英的時間、精力、目光都吸了進去,浪費了最近20年的機會,痛恨對手比敵人更甚,光自己人打來打去就夠了,還談什麼競爭、進步?
「賣台」魔咒被打破
以外省第二代的馬英九敢參選總統,就是一種勇氣,他的當選至少代表兩種意義:一、今後只以省籍來決定選誰的選民會愈來愈少,之前胡志強、朱立倫、周錫瑋、郝龍斌的當選縣市長,就透露了這種訊息,而台灣的流行趨勢,向來是由北向南走。二、馬英九在總統任內如果能證明他非但不會賣台,而且處處爭取台灣的尊嚴及利益,則「愛台」、「賣台」無限上綱的魔咒就會被打破。這也是為什麼要競選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喊出「本土也要國際化」、「民進黨不要變成南部政黨」的原因,她已經看到了馬英九的用心及民進黨的危機,她也看到了世界大勢及兩岸浪潮。
馬英九用賴幸媛應該是「短空長多」,現在罵她愈兇,對馬、賴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助力,要看將來兩岸政策的推動及落實成果,如果賴幸媛執行馬蕭大陸政策成功,則證明馬英九「馬用賴」有「先見之明」,如果不成功,則當然是「用人不當」,要「賴給馬」,馬賴已成某種程度的命運共同體,甚至二千三百萬人也跟馬賴綁成了命運共同體。
強烈反對馬用賴的有幾種人:一、期待兩岸開放經濟,深怕賴成擋路大石頭。二、輔選盡了一些力,沒受馬關愛的眼神,怨馬「寧與外人」。三、怕北京生氣翻臉,故意拖延,配合台灣內部反彈,內外夾擊,給馬下馬威。
我認為北京是不會輕易翻臉的,這正是為何國台辦低調及胡錦濤再三期待兩岸朝正面發展的原因,不要小看了共產黨,特別是檯面人物,哪個不是經過大風大浪、殘酷的政治鬥爭?北京的政治目標、戰略思考,豈會因一些小風小浪小枝小節動搖了基本意志?
奧運會前落實包機
「直航」固然對台灣有利,又何嘗不是北京想要的?北京最怕的是「台獨」,只要能促進交流,不管通商、通學、通航、通什麼,通就會使兩岸關係更密切,更密切就不容易「獨」,就算付出一些經濟代價,在「反獨」的考慮下都微不足道,馬英九喊出「七月四日」周末包機開航,北京一定是喜怒各半,喜的是馬不像扁,說一套做一套,真的要開始直航了,不爽的是你單方指定7月4日,難道我一定要聽你的?不過不爽歸不爽,我相信北京還是會「不拘小節,以大局為重」在奧運會前落實包機政策。
北京如果作梗硬卡馬英九,一來台灣人民會責怪北京,二來把馬英九搞垮了,4年後選上一個蘇貞昌或蔡英文,北京會更好過嗎?
當然,馬英九也不能就此「吃定」北京,以為北京非讓你不可,讓個一、二次,就不會再讓你了,兩岸相處,要有戒心,也要有誠意及善意,跟共產黨談判,從來就不會是一件簡單的事,看看《蘇維埃式的談判》這本書就知道。
部會首長首重協調
最後,最關鍵的人物還是賴幸媛,她去看江丙坤,就可見她是有彈性的,我自己做過市議員、立委與環保署長,深知民代與官員角色轉換的挑戰,常要以今日之我面對昨日之我,部會首長首重協調,最忌固執己見,劉內閣中教授、博士、大學校長特別多,是好事,也是壞事,英國是老牌民主國家,鮮有博士專家擔任大臣,專家最多做到次長,部長(大臣)要做政治決定,也要與其他部會協調,專家可做建議,但不適做政治決定,因為大凡專家必自命不凡,不聽別人意見,自以為是,最後不但把自己搞垮,也把整個內閣搞垮,這不只是勉勵賴幸媛,也是勉勵劉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