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1 / ?

台灣本島極西端的外傘頂洲,行政上劃歸為雲林口湖,但實際上因受沙洲南移影響,已約有90%的土地範圍較趨近嘉義東石外海。狹長沙洲上僅有1戶住家,其用竹竿搭建的竹篙寮,40多年來隨地貌改變多次遷徙。風沙吹捲,外傘頂洲範圍逐漸縮減,獨特的景象,也讓人說這裡是台灣消失的地平線。
報導╱吳孟芳 攝影╱高世安

 

從嘉義東石漁人碼頭乘船前往外傘頂洲,近1小時航程中,海面散布的蚵棚、飛渡的鳥群,零星點綴了狀似溫柔的平靜內海。所搭的觀光漁筏,由當地蚵筏或漁船改裝而成,正以慢速度悠晃前進,艙內船長吳林山口音鄉土地解說著東石港景致,乘客們啜飲咖啡享受風吹,音樂聲響起,這漁筏設備似乎要比外表來得更有看頭。

 

從東石漁人碼頭望向大海,海面上星羅密布著蚵棚架,牡蠣養殖也是東石主要經濟來源。

現挖文蛤 探竹篙寮
淡藍海色中,隨潮水起伏的蚵棚,養殖著東石的主要經濟來源,尤其每年5~10月的盛產期,市場上約60%的蚵仔都是來自東石。吳林山說蚵仔養殖包含水深1~2公尺的平掛式,與深達6~10公尺的插蚵式,水愈深養殖期愈長,甜度自然愈好。只可惜我們乘船當天,沒能見到蚵農採蚵的生活景觀。
抵達外傘頂洲時,大伙在船家慫恿下,赤足登岸,為的是能親踩質感細柔的沙灘。外傘頂洲是濁水、北港、朴子、曾文等河口淤泥堆積成的大陸棚,又因工廠、港口興建導致淤泥減少,加以季風吹拂,使沙土流失、沙洲每年南移約60~70公尺。陣風挾帶滾滾黃沙,低空掠過沙灘,也打得腳踝有些搔癢,吳林山說飛沙總量粗估每年有50萬噸,相當驚人。
外傘頂洲最繁榮的時刻,曾有2000多人居住於此,商店、藥局開設,如今僅剩1對70多歲的老夫婦。房舍稱做竹篙寮,以竹子搭建成,下方架空以利飛沙度過,屋內自然沒啥裝潢,僅有基本的生活機能,較特別的是這裡居然還設有門牌號碼。

 

角眼沙蟹Ocypode ceratophthalma快速奔走沙灘,是外傘頂洲常見的景觀。

採果抓魚 享農村樂
沙洲滋養了灘地裡的文蛤,老伯伯平時也會挖些文蛤賣給海產店與遊客;這文蛤體積比市面上看到的大,拿在手裡沈沈的,裡頭的肉質肥厚也很鮮甜。外傘頂洲上還有一處明顯的地標溫港堆燈塔,最早設置於日治時期,防止船隻擱淺沙洲。其外型並沒有印象中燈塔該有的歐式水泥氣息,看起來反倒像是一座鋼架電塔,另外受到天候與地質不穩影響,也前後重建過7次。
重回島上之後,順道走訪東石朴子溪一帶,在船仔頭藝術村靜心民宿林先生的導覽下,進入當地社區經營的果園中。東石栽種有全嘉義20%的網式番茄,當季所種植的牛番茄,直接食用脆甜爽口,相當好吃;遊客來此也能自採,1斤約25元。
朴子溪沿岸水泥化設施少,河岸綠草遍布,溪流景觀令人感到舒適。朴子溪的氾濫,讓土壤更為肥沃,從高麗菜、玉米、籮蔔,甚至綠竹、棕櫚都有種植,相當多元。朴子溪內更有相當多的魚,拿起漁網林先生教我們撒網抓魚的技巧,水清處無魚、水濁處有魚,再使勁一撒,撲空3次後果然撈起2隻大鱧魚。

 

船隻靠近外傘頂洲時,看見許多海鳥在沙灘上休憩。

群鳥飛翔 優雅壯觀
傍晚前趕赴朴子溪畔的紅樹林,廣達1.5公頃的濕地棲息著許多鳥類,夜鷺、小白鷺在樹梢上挺立。抬頭看見埃及聖環優雅飛渡,一時間結束覓食準備回到棲息地的黑嘴燕鷗,群起飛翔,一群又一群,數量龐大相當壯觀。林先生說據估計紅樹林約有1萬5000隻,群起回巢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

 

以鋼架築成的溫港堆燈塔,因受地質不穩影響,前後已重建有7次之多。
赤足登上外傘頂洲,不僅可以親踩細沙,還能避免在淺灘行走時弄濕鞋子。


 

潮水滋養泥灘地裡的文蛤,每個都長得碩大飽滿。
順遊朴子溪學習如何撒網抓魚,是難得的農漁村體驗。
嘴巴下垂如鐮刀,是埃及聖環Threskiornis aethiopicus.明顯的特徵。


 

留言(0) 剪貼(6) 轉寄(0)
暱稱
主題
內容
驗證碼
請輸入左方驗證碼
昔日新聞
 
 

今日大代誌

生活情報
 
壹蘋果網絡(台灣) 壹蘋果網絡(香港) 台灣壹週刊 網站導覽 刊登廣告 聯絡我們 關於壹蘋果網絡
©2008 Next Media Interactiv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英屬維京群島商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