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即時新聞》社會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五日電)長期協助心影兒的肯愛協會秘書長蘇禾今天表示,童年時期有心理創傷的心影兒容易有成長發展障礙,肯愛協會將用募得的心影兒再現微笑繪本基金,透過繪本輔導服務,讓心影兒願意開放表達情緒,而不再把苦難記憶封閉心中成為陰影。

今年心影兒再現微笑繪本基金募款共募得新台幣一百五十一萬餘元,蘇禾說明如何運用時作前述表示。

蘇禾引用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從大學新鮮人入學時填寫的心理問卷,預測這些學生三十五年以後的健康情形發現,勾選跟母親不親密的孩子,在中年時百分之九十一有胃潰瘍、酗酒、高血壓等疾病;與母親關係親密的人,只有百分之四十五有這些疾病;與父母都不親近而孤獨長大的孩子得病率更高。

這項研究顯示家庭溫暖與親子親密程度對孩子長大後的心理抗壓、生理健康,的確有巨大影響力。因此,蘇禾表示,肯愛協會今年將進行約兩百堂心影兒繪本輔導,深入幫助「受忽略」、「社會適應困難」、「高焦慮」、「攻擊傾向」、「深度悲傷」、「自傷行為」等六大類心影兒,使其遠離心中的陰影。

蘇禾分析說,「受忽略」的孩子情緒上會對別人的不接納、對自己人際關係發展困難等感覺比較敏銳,也較容易感到受傷而表現較害羞、孤獨或悶悶不樂;「社會適應困難」的孩子較會不尊重別人、不容忍別人行為、不喜歡與同儕交往、不合作、不懂鼓勵別人等行為。

「高焦慮」的孩子與同儕或老師互動時常感焦慮不安,接近他人時顯得猶豫沒把握與緊張,甚至面臨焦慮情境時,會有以過度玩笑掩飾焦慮、以哭因應焦慮、無法緩解焦慮而轉為生氣憤怒等不適應的因應方式;「攻擊傾向」的孩子有口語攻擊、身體攻擊、破壞物品三種攻擊行為,他們常缺乏害怕、傷心的感受,傾向把一般激動狀態都當成是生氣,而以不友善去對抗。

「深度悲傷」的孩子常伴隨憂鬱問題,恐懼被遺棄、希望被愛、被關懷與被保護,常在失落與孤獨的感受中,產生悲觀無助,自怨自艾;「自傷行為」的孩子,包括直接的自我傷害,例如一生氣就撞牆、或陷入對立情形,引發他人攻擊等。

蘇禾指出,面對心影兒時,首先自己要有一個穩定的心,避免自己情緒失控,其次,肯定孩子的勇氣,並接納孩子的不安、憤怒、害怕等情緒,同時表達持續關心及與孩子討論下一步如何跨出陰影。

970405

---------------------------------------------------------------------新聞討論---------------------------------------------------------------------
  • 留言()
暱稱  
主題
內容
驗證碼
請輸入左方驗證碼
昔日新聞
 
 

今日大代誌

輸入字詞:
選擇語言:
生活情報
時機歹歹,遊民搶劫只為泡麵,法官覺得其情可憫從輕量刑。這整個事件當中,你覺得誰最值得同情?
1. 搶了泡麵還來不及吃的遊民
2. 為了泡麵報警抓人的工寮主人
3. 引經據典輕判,卻被罵的法官
4. 被法官引用的古文《論貴粟疏》
←上一題 蔡琴說台灣人對四川賑災款項不夠,你認為呢? ...
更多
 
壹蘋果網絡(台灣) 壹蘋果網絡(香港) 台灣壹週刊 網站導覽 刊登廣告 聯絡我們 關於壹蘋果網絡
©2008 Next Media Interactiv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英屬維京群島商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