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1 / ?

柱狀玄武岩是種火山熔岩噴發冷卻後形成的火山岩,也是構成澎湖群島的主要地形;而由柱狀玄武岩構成的壯觀石壁,光是本島的西嶼就有7、8處,除了曾因遭噴漆聲名大噪的大菓葉玄武岩外,還有多處像大池角石壁仍鮮為人知。尋遊西嶼玄武岩路徑之餘,也能到附近的潮間帶拾貝,看前人利用潮差捕魚的石滬智慧。
報導╱吳孟芳 攝影╱高凱新

 

在西嶼星月灣民宿老闆許國峰先生的帶領下,我們沿著蜿蜒曲折的澎湖道路,踏上饒富澎湖地質風情的玄武岩探尋之旅。許國峰說西嶼柱狀玄武岩集中在大菓葉、大池、池東與池西等地,也常於路旁零星可見,只是面積大小有異。由澎5鄉道轉入鄉間小徑,穿越兩旁盡是銀合歡的泥土路,到達隱匿的「大菓葉神秘三石壁」。
垂直剛硬的玄武岩柱,像被梳整過般井然有序,石壁高低落差雖然不大,卻因前方水潭顯得特殊。池水映照柔化了岩柱線條,卻也像拉高了岩柱長度壯觀視野。這裡共有3面玄武岩石壁,有2處水池,可惜其中一面石壁被人傾到廢土,破壞景觀,使環境看來有些髒亂。

 

大池岩壁旁的海蝕平台上在春夏之際布有綠藻,夏季的時候就會乾枯死亡。

石滬捕魚 潮間帶尋寶
而澎湖常見的銀合歡,最早引進作為柴燒之用,在失去實用價值後大量繁衍,加以排他性強,奪取了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間,才使得澎湖空地上見大片單一的銀合歡生長。
再往小池角方向前進,許國峰說西嶼約還有百多處的石滬,學尾仔附近尤其常見,石滬是早期人們利用漲退潮捕魚的方式,日治時期甚至還發放有滬牌。不過石滬越大、維修越難,加以捕魚技術演進,石滬文化逐漸消失。
退潮時石滬旁的潮間帶,便是遊客的尋寶樂園,低頭隨意看看或搬開石頭,就能夠找到一堆螺貝類;像是笠螺、石螺、珠螺、薄皮仔等,相當有趣。但得記得要將搬開的石頭蓋回去,避免附著在上頭的小貝類被陽光曬死。

 

在澎湖常見人們用磁磚裝飾門面,鮮豔中帶點貴氣。

池西古厝映古味
原本想到有夢幻沙灘之稱的網垵沙灘遊走,未料沙灘因受海水淡化工程施工所致,沿岸堆置消波塊也阻礙了美感。但我們卻在池西晃蕩時,被一群古厝吸引,由石砌成的圍牆巷弄,以磁磚裝飾的家戶門面,轉角處的石敢當,以及用石塊堆疊擋風圈出的菜宅,處處充滿著澎湖的海味氣息。
行程結束前我們抵達又有「墓仔坡旁石壁」稱呼的大池石壁,臨海的巨大玄武岩柱高聳挺拔,綿延近200公尺相當壯觀。臨岸的海蝕平台,折射著夕陽斜光,色調微紅,由此觀賞落日沒於大海也頗有舒適感受。

 

西嶼學仔尾一帶設有許多石滬,退潮時魚群就會困在石滬中。
在潮間帶上隨意找尋,就能找到各式各樣的螺類。


 

垂直聳立的大池岩壁綿延約有200公尺,放眼望去相當壯觀。
池西村小池角一帶有幾戶老房,石牆巷弄充滿著澎湖的氣息。
澎湖石敢當設於風口、路沖、村落入口甚至家門口,用以趨邪鎮煞。


 

以石塊堆疊擋風圈出而成的菜宅,是澎湖人特殊的種植方式。
池西村的小孩騎著炫麗腳踏車,穿梭在古意盎然的村落裡。
退潮時石滬旁的潮間帶,就是旅人撿拾貝類挖寶的好地方。


 

留言(0) 剪貼(11) 轉寄(0)
暱稱
主題
內容
驗證碼
請輸入左方驗證碼
昔日新聞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今日大代誌

生活情報
 
壹蘋果網絡(台灣) 壹蘋果網絡(香港) 台灣壹週刊 網站導覽 刊登廣告 聯絡我們 關於壹蘋果網絡
©2008 Next Media Interactiv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英屬維京群島商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