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紐外交案充滿疑團,不管是10億金額的去向、或是官員在其中的角色,大眾期待真相盡快水落石出、有責人等依法負責的心情,無一例外。而在疑點重重之下,新聞媒體挖掘內幕、提供事實給渴望資訊的閱聽大眾,自屬其天職。
但「新聞自由」並非擁有至高無上法力的魔戒,大眾「知的權利」也不能無限上綱。雖然貴為現代法治國家中的第四權,但權力集中所在即為腐敗之源,政治如是,媒體亦不例外。民主國家要求權力分立,以避免權力墮落的陷阱;媒體的新聞自由亦應有所限制,否則也會反噬它存在的價值。

 

真相稀薄消息繁多
但在近來巴紐外交案一段復一段的媒體轟炸中,只見到各方人馬透過媒體不斷放話,真相稀薄而消息繁多。有受偵查中的嫌疑人,中文母語背景以英文發言,卻能辦一場全程轉播的記者會;有委任律師無視偵查不公開的規定,單面聲稱建交實為洗錢,卻能立刻博得頭條報導的待遇;也有立場對立、「每日一爆」的立委,日日「最新內幕」與時俱進,雖然缺少強力證據,但媒體版面給得毫不吝惜。
有已遠離政壇的前大老,鐵口直斷「必屬洗錢」、涉案人等應自行了斷,雖然缺少嚴密的邏輯推演,但媒體不斷重複引用其發言,甚而再拿著這些說法詢問相關當事人的看法,轉加工成另一條廉價的新聞;亦有憑藉片段的事實,由記者自行拼湊、配上聳動標題如「世紀陰謀」「高官共謀演戲」,令人佩服其辦案功力。也許這種種消息、內幕、論點……事後經檢調單位證明是真的,涉案當事人的確罪無可赦,但萬一這些「說法」「分析」事後證明為非呢?
大量製作這樣的新聞,對新聞媒體來說,大概是一個極度方便又廉價的收視選擇,但對已經身涉司法調查程序的當事人來說,是不是可能造成毫不查證的二次傷害?對其他理應共享媒體資源的社會議題來說,是不是因此而被擠壓空間?而擁有「知的權利」的社會大眾,是不是因此而嚴重地「偏聽偏視」?

 

關注其他公共議題
沒有人會否認,媒體報導的自由應該受到保障,但新聞自由本為保障和促進人權而設,絕非因此掛上侵害人權、社會公益的免死金牌。如果本案有政治責任,則幾位涉案的政務官均已下台。如果有法律責任,則檢調單位的偵查動作,已在進行當中。在政權即將移轉的前夕,這些涉案官員也早已沒有什麼高官的神秘特權,媒體可否勿再濫用公器資源,少登一些未經查證的放話與消息,多留點空間給其他值得關注的公共議題,也給閱聽大眾多留一點「全聽全視」、知的權利吧!

 


作者為英國里茲大學法學所博士生

 

留言(1) 剪貼(2) 轉寄(0)
暱稱
主題
內容
驗證碼
請輸入左方驗證碼
阿扁團隊 +黑名單 +加為好友
發表於 2008/05/12 07:54:06
新聞自由不是免死金牌(江雅綺)
新聞亂報的 絕對要在520前開鍘 全部抓去關到死
更多...
昔日新聞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今日大代誌

生活情報
 
壹蘋果網絡(台灣) 壹蘋果網絡(香港) 台灣壹週刊 網站導覽 刊登廣告 聯絡我們 關於壹蘋果網絡
©2008 Next Media Interactiv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英屬維京群島商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