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地消失和污染 蓋斑鬥魚野生族群幾絕跡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5日電)台灣各淡水溪流和池塘、湖沼等靜水域常見的蓋斑鬥魚,受到河川污染和水源消失等影響,野生族群幾乎已絕跡,現已被列為二級保育魚類。
蓋斑鬥魚最大體長僅6公分,體側有10條藍綠色橫帶,橫帶間為淺紅色,腹鰭的絲狀軟條和尾鰭略帶紅色,因顏色多樣而成為搶手的觀賞魚類,以往多棲息在台灣各淡水溪流緩流區、湖沼、池塘和稻田的靜水域。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長林鴻桂今天指出,蓋斑鬥魚的野生族群現在可說已經找不到蹤跡,主要原因是湖泊、池塘等棲地因水源斷絕迅速消失,河川受到嚴重污染無法生存,再加上外來魚種入侵,且蓋斑鬥魚族群內也有相互掠食的現象,導致蓋斑鬥魚野生族群數量銳減。
林鴻桂表示,野外幾乎已經找不到蓋斑鬥魚族群,現在蓋斑鬥魚被列為二級保育魚類,花蓮水培所投入復育工作後,已成功發展出繁殖技術,並提供給學校生態池做為教學之用。
蓋斑鬥魚野生族群雖已相當罕見,但觀賞市場的需求量卻不小,林鴻桂指出,水族市場的蓋斑鬥魚多是人工繁殖,也有不少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蓋斑鬥魚,但除觀賞功能外,蓋斑鬥魚其實也具防治蚊蠅滋生的作用。
林鴻桂強調,蓋斑鬥魚野生群幾乎絕跡的現象,其實凸顯出整體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的問題,尤其是水源、河川等棲地的破壞速度非常快,更需要政府和民眾共同關心解決。980225
---------------------------------------------------------------------新聞討論---------------------------------------------------------------------
-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