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怡嬅 攝影╱陳怡安
王德昌(阿里磅農場主人)
生態資源不應該跟子孫預支,而是從現在開始定存,連本帶利地給下一代,」從小喜歡接觸大自然的阿里磅生態農場主人王德昌,很早就體認到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11年前斷然辭掉高薪的業務工作,回到自己的家鄉台北縣石門鄉,與朋友集資在山邊買地。
阿里磅生態農場是北部生態最豐富的地方之一。這也是當初王德昌相中這裡的原因。
他說,台灣有31種青蛙、400多種蝴蝶,阿里磅農場就發現有19種青蛙、100多種蝴蝶,因為這裡有濕地、溪流、草原、池塘、森林、農田,資源相當豐富,能孕育多樣生物。
夜裡,隨意就能聽見貢德氏赤蛙的茍茍叫聲、盤古蟾蜍咯咯蛙聲、澤蛙發出的嗄咕嗄咕聲,此起彼落,相互應和,譜出悅耳的協奏曲。
值得一提的是台北赤蛙。
台北赤蛙原本是台灣平地常見的蛙類,卻在台灣農民開始使用農藥後大量消失,因此被列為保育類動物,目前北部地區發現最大群的地方就是阿里磅農場。
晨起,最適合坐在褲腳埤賞水鳥,看小水鴨自在悠游,王德昌最喜歡清晨時坐在岸邊發呆,享受山裡的寧靜與神秘感。
山裡有許多食茱萸,是蟬最愛棲息的植物,因此可發現台灣體型最大的熊蟬、以及騷蟬、台灣蟪蛄、草蟬的蹤跡。
賞生態兼做義工 有趣又有成就感
農場經營是以「棲地管理」的概念,也就是保持動植物適合生長的環境,而非只想賺錢一味開發、設遊憩設施。
為了推廣這個觀念,前不久更舉辦環保義工假期,讓企業團體報名,動手整理濕地、復育台灣原生種的植物。
「這群每天坐辦公室的人,穿上水靠(又稱青蛙裝)在池塘裡清水草,剛開始顯得有點彆扭,」王德昌回憶,後來都玩得不亦樂乎,也增進同事間的情誼,「他們最大的快樂來自為環境盡一份力,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