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總覽
【陳瑩欣、吳靜君、丁威╱台北報導】財政部昨日公布1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進出口總值皆衰退,減幅各達56.5%、44.1%,創史上最大跌幅,財政部統計長林麗貞預計,台灣各主要貿易對象今年經濟成長率多為負成長,上半年出口貿易仍不易好轉,學者建議台幣貶值以救市。
狀況仍差
財部指出,1月出口值123.7億美元(約4200億元台幣),創2005年3月來最低值,引發業者買機器設備、原物料意願低落,亦造成進口值僅89.7億美元(約3046億元台幣),創2003年3月新低;惟相抵後單月反而出現出超34億美元(約1154億元台幣)、年增率達1.2倍,對經濟成長率仍有正面貢獻。
|
台灣1月出口年衰退高達44%,企業苦日子恐怕還有好一陣子。 |
|
單月出超34億美元
林麗貞表示,1月受春節影響,企業出貨量較少,排除季節性因素後,出口值93.6億美元(約3178億元台幣)、年減41.9%、進口值78.8億美元(2676億元台幣),年減43.5%,衰退幅度沒持續擴大。
不過統計處坦言,調整前我出口總值衰退幅度差11.3個百分點,即使調整後的出口總值美化數字,減幅仍較南韓差了2.1個百分點。
台綜院代理院長吳再益表示,出進口總值皆衰退逾4成,是相當不健康的數字,預估要到第4季才可能轉為正成長。
吳再益表示,台灣高科技業並沒有問題,重點在匯率,韓元自金融風暴來貶幅較台幣大,因此出口衰退自然沒台灣嚴重,台幣仍需要繼續貶值,合理匯率在34元左右。
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指出,韓元去年大貶,取得競爭優勢,台幣如拉升,競爭力恐拼不過其他國家,應該要採取溫和貶值策略,中長期台幣合理匯率應在37~38元。
楊家彥指出,台灣利率已貼近零利率,擴大公共支出、減稅等財政政策仍是關鍵,想要打破里昂證「今年經濟成長率-11%」的詛咒,失業率還是最終關鍵,內需消費動能才能穩住。林麗貞則表示,未來出口衰退幅度是否能止跌回穩,還須多觀察2~3個月。
我對中國出口減5成
財政部估計,1月出口前5大貨品減幅約32~45.3%,也創史上最大跌幅。統計處表示,今年上半年進出口總值年增率恐呈負成長,只能寄望該數值可逐月轉好。
國內1月進出口持續衰退,經建會官員私下說:「並不意外。」
官員強調,1月我國對中國(含香港地區)的出口依舊有5成左右衰退,顯示中國第4季以來總體經濟明顯走緩,已產生負面衝擊。
經建會原本預期下半年起,國內經濟應可步入緩慢復甦階段,但由於近來由美國發起的貿易保護主義,成為未來景氣是否好轉的最大變數,如果各國相互對抗的風氣一旦形成,對世界經濟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