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覽
【曾雪蒨、周昭平╱連線報導】國內經濟成長大衰退,遭裁員、放無薪假人數屢創新高,各醫療院所今年以來因經濟問題致精神壓力求診民眾,大幅增加二到五成。醫師建議,家人親友應在這波金融海嘯中,多互相關懷、支持;民眾若精神壓力大到焦慮、失眠持續兩周以上,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紓解壓力。
在職者精神壓力大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賴德仁昨說,年前因經濟因素就醫患者約佔門診的三分之一,年後已增至二分之一。他提醒民眾在憂鬱難過時,要保持「四不原則」:不做生命、工作與學業、婚姻與感情、重大投資買賣等決定;若一定要決定,也應先找專家或醫師討論。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林耕新也表示,去年金融風暴後看診患者增多,多因投資股票腰斬或大幅縮水,致使精神委靡不振,患者較以前至少增加兩成;而未被裁員者,因工作加重、被減薪或擔心隨時被裁員,精神壓力也大,是另一需要被關注的族群。
精神科開業醫師徐宏銘舉例說,中市有名四十二歲、在科技廠任技術員的單親媽媽,獨力扶養分就讀國一、小五的一對女兒,她靠輪班、加班月入約四萬元,不料公司年前開始放無薪假,收入驟減到月薪兩萬元不到,養育兒女成問題,一度考慮將女兒送寄養家庭,但因資格不符而放棄,只得送回鄉下娘家,身心壓力大到令她連續一個月失眠、焦慮,罹患憂鬱症。
親友互相支持打氣
徐宏銘指出,另名四十歲男性中階主管,去年底遭裁員,失業兩個多月都找不到工作,自信心大失,也因此罹患憂鬱症。他年假後至今門診量增加三成,其中初診者增加五成,「因經濟因素出現大量憂鬱症患者,是我行醫十五年來首見。」
「失業和休無薪假會影響家庭關係」,徐宏銘建議,家人親友間應互相支持打氣,如果情緒低落或失眠超過兩周,就應主動求助心理諮商或就醫紓壓。
如何度過金融風暴憂鬱期
◎失業或無薪假期間應維持正常作息,避免在家愈悶愈憂鬱。
◎到慈善單位或醫院擔任志工,尋求心靈支持。
◎培養第二專長或到學校進修,為再出發做準備。
◎多利用電話、出遊增進親子關係,避免因經濟因素致感情疏離。
◎心情不好應和親朋好友訴說,互相加油打氣。
◎失眠、焦慮超過2星期,應找心理輔導師或就醫治療。
資料來源:精神科醫師徐宏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