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覽
最近負面消息很多,金融風暴、毒奶粉一波接一波、企業領導人驟逝等,讓社會彌漫一股不安、缺乏正面力量的氣氛。雖然暫時的心情不好大多可平復過來,但長期累積、釋放不了,就會使人失去對前途掌握的信心與確定感,如果不積極對抗消極念頭,較敏感或有憂鬱傾向的人,就有可能發病。
報導╱楊琇雯 攝影╱王永村
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表示,每個人對自己的負面情緒都應有所警覺,不是只有沮喪、難過而已,還包括焦慮、沒有安全感等,如果長時間都無法讓自己感覺到愉悅、快樂,就應該想辦法轉移注意力、做一些會讓自己開心的事、多運動等方式,將壓力排解。
試著讓自己發笑
要讓自己變得比較快樂,就要減少過度吸收負面訊息,如已是金融財金業相關工作者,下了班之後,即便是好消息也不要再碰跟這類訊息有關的事務,除非確定那個好消息能讓長期不快樂的感覺得到平復,否則不要讓壞情緒陪伴你「冒險」。邱永林心理師建議,看場會令人發笑的電影,或是找笑話集來看,或接收一些正面訊息,都讓自己更快樂一些。
投資自己也有報酬
如果在這波金融風暴中你失去一些財富,建議不要沉迷計算自己損失多少,可以換個方式看還有的金錢以及可運用的財富是不是可以讓自己吃頓好吃的、買一本好書、看一場好電影或上一堂自己感興趣的課等,要有「投資自己」的觀念,且不論金額大小,最終都會回饋在你身上。
等6秒鐘再下決定
如果處在低潮的時間裡,在還沒回復情緒時,最好不要做出重大決定。邱永林心理師引述之前的研究報告表示,大腦在面對壓力時需要6秒才能理智做出決定,在這之前通常情緒已經「發動」,可能會大到蓋過理智而使人做出非理智的決定。所以當你生氣、憤怒、難過、焦慮時,可在心中默念6種不同牌子的衣服,或6個不同的顏色等,讓理智凌駕情緒。
計畫愈多人知道愈好
發現自己跟著社會情緒起伏時,先分析自己是哪種個性的人,如果親友提醒或自己發現太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時,要把預定的計畫告訴朋友。如希望每周可以看一場會讓人發笑的電影,那麼可與親友相約;或希望每個月的置裝費少2000元,那麼逛街時就找知道你正在省錢的朋友一起逛,且要提醒,不可以亂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