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名人與創業》神奇羊毛氈 創意展商機
圖片: 1 / ?

多數人創業,是為壯大自己的利益。
吳靜玲創業,則是為幫流亡藏人、弱勢族群謀福利。
一次意外的旅行,把她帶到尼泊爾,認識羊毛氈;再到印度,見識窮人的慷慨,覺悟人不能只為自己活。
她結合歐洲設計、尼泊爾技藝,販售羊毛氈商品,教婦女與有需要的人,這項創意。
不求利己,感動貴人從各路相助,架構出一門生意。
只求利他,受惠者多到不可思議,包括她自己。
採訪╱蔡佳玲 攝影╱張界聰

 

羊毛氈手創館Fikabrod的老闆吳靜玲,人生功課表裡,原本沒「創業」這項。但一場意外的旅行,意外讓創業從選修變必修。
她20多歲便遊過歐洲5國,3年前原想到英國念書,行前因沒感受到應有的平安,決定延後入學。改到雲南痲瘋村當志工,領隊卻突然罹癌。她還是想旅行,也想省錢,只好選擇窮國:印度,來探索自我。

 

她另設手創館,教授羊毛氈技法;另與伊甸愛明、泰雅婦女合作,希望羊毛氈成為他們謀生、紡織的多一種選擇。

幫助窮人 激發創業
沒想到:最貧窮的國家,最慷慨;最意外的插曲,最驚喜;最廉價的旅行,最豐收。
在印度,她拗不過1個女尼好友請託,盤纏快用光,還是繞路陪對方去尼泊爾,在那裡驚見羊毛氈製品。
「這不是歐洲的東西嗎?」她納悶,自己在法國看過的質感商品,怎麼會出現在亞洲的窮山僻壤?
原來,羊毛氈是尼泊爾第一項輸往歐洲的公平貿易商品,尼泊爾人擅長處理Pashmina(羊毛披肩),所以他們貢獻技術,公平貿易組織從紐西蘭進口羊毛,請歐洲設計師來長住,提供點子,幫這群經濟弱勢者做外銷。
稍後,吳靜玲轉往目的地:印度北方,西藏流亡政府所在的德蘭沙拉,住了1個月,發現窮人比富人,更樂善好施。
「我已經很窮,他們比我更窮,卻非常無私地分享。回台後,我想幫他們募款:每個藏人每月只須1000元,1年只須3萬6000元,就能生活。」她說。「我卻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來,覺悟以往的生活方式無法幫人,開始想創業賺錢。」

 

豔色羊毛 藝文通路
她大學念企管,出社會做過畫廊企劃、社區營造,創業不想隨便,要和人文藝術、生活美學有關,溫暖色豔的羊毛氈,成了首選。
她上網查,發現中文資料近乎零,飛回尼泊爾,在鞋帽、飾品等各類品項,找到做工最優的製造商,出貨給她。嫌某些商品太粗糙,她從自己最愛的當代藝術家:日本的草間彌生,美國的馬克羅斯科等人,擷取招牌圓點、大色塊,請歐洲設計師設計,作成「向大師致敬」系列。
她認為30?45歲熟女,經濟能力夠,懂得欣賞天然手做,會是主力客層,如此百貨通路得選衣蝶、誠品,大膽前進當時風雨飄搖的衣蝶台中館,盤算若這裡能做起來,其他點也沒問題。

 

夏推手做 新技吸客
兩個月的臨時櫃,單月營業額竟有20萬元,激勵她回台北拓點。此時正逢換季,羊毛入夏有抗熱的優點,但台灣人不習慣,她把羊毛從主體,變化成點綴性素材,主推現場手做,果然吸引主婦、小姐來學這新手藝。
羊毛氈說穿了,就是羊毛縮水後,纖維相互糾結,變得又軟又硬,經搓揉可方可圓、可大到像地毯壁飾、小到像項鍊耳環,在歐洲有「軟雕塑」之稱。
她從紐西蘭、日本,進口羊毛和工具,成立推廣協會,培訓師資、同好。當大夥為舒壓、興趣等動機,搓羊毛搓得不亦樂乎,設在誠品信義旗艦店4樓的專櫃,另一群人也被純白木作上的繽紛毛筆套、厚實毛鞋吸引,進來消費。
她還與伊甸愛明、烏來泰雅婦女合作,希望盲胞能以這項手藝謀生,原住民把傳統織品與羊毛結合。說也奇怪,當這門生意愈往NPO(非營利組織)的概念走,她的奧援愈多。
「包括3~4個親友,借我20~80萬元不等的資金,卻沒要求當股東;幫忙作網頁、設計櫃位,卻分文不收。」她總結。「人,不是自己過得好,就好。」
這個使命,為她帶來無數個貴人,和一盤被祝福的生意。

 

1 2 3 4 5 6 7
留言(0) 剪貼(3) 轉寄(0)
暱稱
主題
內容
驗證碼
請輸入左方驗證碼
昔日新聞
 
 
 
 
 
 

今日大代誌

輸入字詞:
選擇語言:
生活情報
 
壹蘋果網絡(台灣) 壹蘋果網絡(香港) 台灣壹週刊 網站導覽 刊登廣告 聯絡我們 關於壹蘋果網絡
©2008 Next Media Interactiv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英屬維京群島商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