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覽
【鄭敏玲╱台中報導】沒有工作、恐也無心進修。中部3所大學在教育部實施教育券之前,率先提供免費專案讓失業族回校園充電,但有學校預計開2、3百個名額,卻只來了2、30人,反應冷清得讓校方訝異;有學校還延長報名時間。專家指出,符合進修資格者都已念過大學了,大學既有課程當然不具吸引力,應朝職業技能訓練課程設計。
不如預期
東海大學公關沈哲正指出,該校隨班附讀免費選修課,是針對目前放無薪假者或去年8月起非自願性失業者,提供3000多門課程,只要按照規定考試、交作業,課程結束後會發給學分證明書,「原本預估應該會有2、300人報名,目前只有30人」。中興大學的免費終身學習計劃沒有名額限制,目前也只有46人報名。
管理與語言受歡迎
逢甲大學的「拾穗專案免費隨班附讀計劃」,則將報名截止日延長到25日,希望吸引更多人。該校推廣教育組專案經理廖建上表示,原本大學一學分為2500元、研究所得付4500元,如今只要符合資格就完全免費,也無選修數量的限制。
重返校園者,對管理和語言等技能類的學科最感興趣。沈哲正說,該校現以經營管理及語言類的學科最受歡迎,報名者中有曾是空服員的,來報名餐飲管理;也有從事餐飲業或化學行業,想轉戰經營管理;還有新聞工作人員選修法律系的課程,「還有一周的報名時間,希望失業無薪族一個拉一個來進修」。
大學免費進修課反應不如預期,也可當未來政府教育券發放的試金石。
校內課程誘因不大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副教授邱瑞忠分析,目前各大學提供的免費學分課程都是校內既有的課程,「但多數失業族或無薪族都已取得大學文憑,再要他們回到學校修同樣課程,吸引力難免降低。」他建議政府未來若要推動教育券政策,不妨為這些族群量身定作本身職場所需要的相關技能或課程,並且以長期規劃為目標,才能引發修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