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家庭與健康》台灣近10萬人 需接受減重手術
圖片: 1 / ?

夏天到了,不少人心裡都想著減肥大計。雖然運動、飲食控制是最基本的瘦身法,但已出現病態性肥胖或因肥胖造成許多疾病的人,更需藉助手術來減重。目前減重手術皆可以微創手術進行,只要在腹部打幾個約1公分的傷口,分為袖狀胃切除、胃繞道等腸胃改造手術,和胃束帶、胃內放水球等胃內置異物手術2種。據衛生署估計,全台灣每年需利用此技術做減重手術的人有約10萬人,不僅解決生理上的問題,也讓很多肥胖者因此重拾信心。但要提醒的是,做減重手術不是完全沒有風險,術後仍應控制飲食並運動,也要小心貧血、骨質疏鬆,甚至神經病變等後遺症。
報導╱楊琇雯 攝影╱王永村、陳志淵

 

肥胖是指過多脂肪在身體堆積而造成健康問題,在美國,肥胖盛行率約60%以上,肥胖預防已經取代吸菸問題成為公共衛生的主要目標。雖然在亞洲地區較無嚴重肥胖問題,但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台灣地區的肥胖問題也愈來愈受到重視。根據衛生署估計,目前台灣每年需做減重手術的人,也就是身體質量指數(BMI)37以上或32以上、未滿37但合併有嚴重慢性病者,就有近10萬人。
目前醫界研究已經證實,減重可帶來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慢性病等好處。若是病態肥胖,目前有2種減重手術,1種是在胃內置異物,包括胃束帶和胃內水球2個;另1種是腸胃改造術,則有胃繞道和胃切除2種。

 

亞洲人有較多比例是腹部肥胖,所以定期量腰圍也應視為健康檢查的一部分。

肥胖要看BMI及腰圍
西方人和東方人對肥胖的定義稍有不同,但都是以身體質量指數(BMI)為參考,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亞洲人有較多「腹部肥胖」的問題,也就是脂肪囤積在腰、腹部,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所以亞洲人看肥胖問題除了需視BMI指數而定之外,也應加上腰圍大小的考量,為此,勞委會預計從明年開始也要將「量腰圍」納入勞工體檢的項目之一。

 

身體質量指數(BMI)換算法
BMI (公斤/公尺2) = 體重 (公斤)╱身高的平方 (公尺2 )

 

肥胖者常會有膽結石,膽疾病等,術前應先做腹部檢查,未來可避免膽道疾病。

病態肥胖才要手術減重
北醫附醫微創中心主任王偉說明,對於病態性肥胖的患者,減重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方式,但若只是過重或輕微肥胖的族群,就不建議採用手術。BMI值40以上的人建議做減重手術,但手術前,還是要先請醫師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接受手術,評估的項目為年紀、併發症、麻醉的風險等。
適合做減重手術的族群有:年紀在14到65歲間的人、半年以上用藥物等減重方式失敗者、非內分泌問題而導致的肥胖、無精神疾病或未有藥物濫用的情況、無主要器官功能異常並適合接受全身麻醉等手術法,符合以上條件的患者,才能實行減重手術。

 

現在許多醫療院所都有減重門診,跟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減重法,可避免傷身、也比較有效。

可先做腹部檢查
做減重手術前應先做腹部檢查,因為肥胖患者常會有膽結石、膽疾病等。王偉主任提到,若有腹部器官的病變,做減重手術時可一併處理,以膽囊切除為例,體重減輕的過程中,約有半數的人會發生膽結石,若手術前已先檢查出膽囊已病變或已有結石,那麼可在做減重手術時同時切除膽囊,未來就可避免發生膽道疾病。
減重手術有許多不同的手術方法,主要原理都是在限制患者的食量或是限制消化道的吸收,常見的限制性手術包含:胃束帶及胃內水球,而常見的限制性合併吸收不良手術,有胃繞道手術,目前的減重手術以胃束帶及胃繞道手術最被廣泛的應用。
提醒想做減重手術的患者,不要過於心急,一昧的想靠手術減輕體重,要耐心與醫師詳細的討論自己的身體情況,深入的了解手術的方式和風險,再接受減重手術。

 

留言(0) 剪貼(4) 轉寄(2)
暱稱
主題
內容
驗證碼
請輸入左方驗證碼
昔日新聞
 
 
 
 

今日大代誌

輸入字詞:
選擇語言:
生活情報
 
壹蘋果網絡(台灣) 壹蘋果網絡(香港) 台灣壹週刊 網站導覽 刊登廣告 聯絡我們 關於壹蘋果網絡
©2008 Next Media Interactiv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英屬維京群島商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