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1 / ?

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二是「世界氣喘日」,今年訂於5月6日。過去在診斷治療準則上有一全球通行的「GINA guidelines」可依循,但只針對5歲以上的人,至於5歲以下孩童,一直未有充分證據和討論,只能完全倚賴醫師經驗。去年歐洲和美國兩大醫師團體,共同制訂5歲以下幼童發生氣喘的診斷和建議用藥法,稱為「PRACTALL」,今年初已正式公告發表。在4月26日舉行的台灣兒科醫學會第194屆學術演講會中,也讓許多台灣醫師第一次、共同針對小小孩的氣喘診斷和用藥方式做討論。報導╱楊琇雯 攝影╱攝影組

 

新指引
界定誘發氣喘因素

氣喘和過敏反應有關,但不是完全相關,有時在受到感染等情況下也會誘發氣喘。5歲以下的小朋友常有感染、感冒咳嗽情況,所以許多醫師對於5歲以下孩童的氣喘用藥和診斷就會多所考量。在PRACTALL共識會議中,制訂出如下表的診斷參考,家長可與過敏免疫科、兒科醫師多討論。

 

未控制會 影響生長
氣喘藥物有許多種,包括吸入型類固醇、口服類固醇、支氣管擴張劑、白三烯素結抗劑。許多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小朋友若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會影響生長,但台大小兒科臨床助理教授楊曜旭提醒,類固醇是目前較廣效的抑制發炎藥物,再說吸入型的劑型只針對局部作用,若沒有在早期控制好,之後的用藥劑量就可能更大,「真要算劑量的話,吃1天的類固醇,等於是吸1個月的吸入型類固醇。」而且氣喘若控制不好,其實更會影響生長發育情況。
而在共識會議中也提出,10歲前的小朋友,有些對於白三烯素結抗劑的控制效果比低劑量類固醇還好,楊曜旭醫師認為,若家長真的不想使用類固醇,且症狀較不嚴重,例如只有感冒時會有喘鳴聲,那麼可與醫師討論先用白三烯素結抗劑,若能在用藥2周後有效控制,也許就可繼續使用;但若無效,仍需使用類固醇控制。

 

家長觀察平日徵兆
PRACTALL共識也提出其他輔助診斷氣喘的症狀觀察,家長可以記錄下來,在門診中與醫師討論。

 

2歲前的小孩
˙呼吸聲很大、咳嗽伴隨嘔吐
˙孩子很難吸吮、不好餵
˙鎖骨或肋骨下緣凹陷
˙呼吸時的換氣頻率

 

2到5歲的小孩
˙白天或晚上時,呼吸短促的情況
˙跟同齡孩子玩時容易疲累
˙常抱怨不舒服
˙學習表現不太好
˙較少參與需耗費體力的活動、課程
˙不喜歡去同學家過夜或跟寵物一起玩
˙有特定會引發症狀的刺激因子,如運動等

 

留言(0) 剪貼(3) 轉寄(2)
暱稱
主題
內容
驗證碼
請輸入左方驗證碼
昔日新聞
 
 

今日大代誌

生活情報
 
壹蘋果網絡(台灣) 壹蘋果網絡(香港) 台灣壹週刊 網站導覽 刊登廣告 聯絡我們 關於壹蘋果網絡
©2008 Next Media Interactiv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英屬維京群島商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