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
專欄 》非典型論述:馬英九參與國際的大逆轉(林濁水)
政治總覽
為財經內政問題手忙腳亂的馬總統在兩岸和外交上信心滿滿,他認為改善兩岸關係的政策受到台灣周邊乃至全球各國歡迎。如果追溯到部分過去8年飽嘗扁冒進策略之苦的布希政府官員在下台前夕的反應似乎可以證實他的說法,如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副國務卿尼格羅龐等都認為「台海目前正處於充滿希望的階段」。
降格尋求北京批准
要注意的是在同時異音卻也隨著浮現,如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務院工作的羅伯特.薩特爾教授表示「如果台灣選擇與中國大陸靠攏甚至是結盟的話,美國可以考慮放棄台灣,轉而在戰略上加強與日本、甚至是和中國的合作」,這令人驚異的說法並不新鮮,只不過延續前國務卿萊特等人「台灣還是不是美國朋友」的質疑而已。
馬的新政策會造成美國方面紛歧的看法,並不只是馬和扁不同而已,而是根本性地扭轉了台灣幾十年來尋求外交突破的大戰略,由尋求國際友人支援的途徑轉變到直接尋求北京批准的途徑。馬還強調要讓這不同以往的具體作為造成要兩岸關係一個不可逆轉的好趨勢。
蔣氏父子把對中國外交戰當成內戰延續時固然直接尋求國際支援,李登輝捨棄了兩岸內戰立場和外交漢賊不兩立的零和遊戲,尋求務實外交走的仍然是國際途徑。
此後約20年間,雙重承認雖未能真正達成,但維持的張力則使台灣對外和主要國家關係由純民間關係提升到準官方關係,並在國際協助下成功地保住亞銀會籍,參加了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加入了經濟的聯合國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貿組織),又以「捕魚實體」的身分,艱辛地抵擋了中國的杯葛而加入依據《聯合國海洋公約》及《公海有關保育魚類履行協定》成立的全球許多海域的捕魚協定。
陳水扁政府雖後期國際人緣壞透了,但台灣參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衛生組織)仍受到許多國家支援。如非陳水扁的冒進政策,台灣以focal-point身分參與已得到輪值主席的歐盟的支援,中國的反對遭遇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這些過程,如WTO雖有對中國的相當妥協,但台灣成功的途徑透過美國等「外國勢力」的介入和支援,而中國則努力扮演阻擋者的角色。
這些經驗中國非常不愉快卻又無奈,因此力圖扭轉,努力消除台灣借助於國際友人參與國際活動乃至組織的可能。早在2005年中國誘使親民黨和連戰達成協定,確認雙方同意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必須先取得中國的協商同意。
今年WHO成試金石
如今又由馬對胡連公報的追認,於是由兩岸共商台灣參與國際活動,便成了國共政府共識。馬認為這個策略的效果將應驗在今年對WH0、WHA(World Health Assembly,世界衛生大會)的參與上。
採取北京途徑台灣問題既然是「國內問題」自然就不會是國際爭端,馬十分得意這一點,他說:「日前美中對話時,完全沒有提到台灣,No news is good news。」然而,這如表示北京不透過國際向台施壓固然好,但如表示國際不需替台灣向北京折衝真的也算好事嗎?
在遠比WHO重要的WTO和依據《聯合國海洋公約》及《公海有關保育魚類履行協定》成立的全球許多海域的捕魚協定乃至APEC,亞銀等等組織的參與,台灣出席的官員職位上雖受到委曲,但台灣卻仍都是完整而獨立行使職權的完整會員。馬的新途徑會取得更好的身分嗎?
國共汲汲於台灣國際參與議題的合作,源於各取所需:北京是實踐一國兩制,馬是參與空間取得,於是在排除了國際壓力下,其折衷的結果可想而知是台灣參與的量容或增加,質的地位反而下滑,於是參與量愈增,主權完整性愈低,愈符一國兩制,愈像香港,馬愈接近自居的一國兩區區長。
馬的「不可逆轉的趨勢」會不會這樣不幸,今年WHO是試金石,答案很快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