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為了突破當前執政困境,可能恢復聘任資政與國策顧問,以擴大總統智囊群,強化決策品質。但為了避免外界的負面批評,第一階段採榮譽、無給職模式。
從兩蔣、李登輝到陳水扁,都聘有資政與國策顧問,但都資而不政,顧而不問,不是酬庸,就是花瓶,沒起過大作用。但因為有些是有給職,國家付出很多錢,引起吃閒飯、當米蟲的譏嘲,馬總統才決定當選後不再聘任。
執政不力乃用人不當
現在又要復聘,令人不解。明年還編列了9千萬元資政及國策顧問的人事費,看起來第一階段無給職是煙幕,掩護第二階段的有給職;既然有給職,就很難杜絕酬庸、綁樁之譏了。
目的是什麼?一定要清楚。現在是經濟慘跌,國債高築的時刻;減稅又必須伴隨簡政(政府瘦身),有必要弄出個75人的烏合之眾嗎?若說要擴編智囊群,一個尾大不掉的賦改會和一個兩頭不著岸的財經小組,所帶來的教訓還不夠嗎?
執政不力的原因不是馬的智囊不足,而是馬的領導力不足和用人不當。馬說他是第二線,絕不干涉閣揆的施政;若是這樣,馬還需要那麼多智囊幹嘛?只需要個年輕的電玩專家,教他在家打電玩當宅男就好。弄那麼多智囊說些沒用的話,自己煩又浪費人民的納稅錢,何苦來哉?或者用那些錢讓馬總統去學領導統御的課程,對國家的好處還大些。